近日,由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宣传部、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出品,白墨影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制作的微短剧《京西的岁月幻想》在抖音平台和央视频app正式开播。该剧取景地为北京市门头沟区爨底下村、檀谷商圈、京西古道景区、平西情报联络站、金隅琉璃文创园等。 作为全区首部微短剧,该剧讲述了京西古道上的王以梦奶奶和外孙女梦梦之间冲突与磨合的亲情故事,展现了京西古道上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六批推荐剧目。 01· 用剪不断的亲情纽带呼吁关爱...
近日,由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宣传部、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出品,白墨影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制作的微短剧《京西的岁月幻想》在抖音平台和央视频app正式开播。该剧取景地为北京市门头沟区爨底下村、檀谷商圈、京西古道景区、平西情报联络站、金隅琉璃文创园等。
作为全区首部微短剧,该剧讲述了京西古道上的王以梦奶奶和外孙女梦梦之间冲突与磨合的亲情故事,展现了京西古道上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六批推荐剧目。
01·
用剪不断的亲情纽带呼吁关爱银发健康
故事开篇讲述了梦梦带林业专业研究生男友小升回家,小升怀揣去大西北植树造林的理想,却遭姥姥王以梦强烈反对。她担心孙女异地分居,坚决不同意婚事,梦梦坚持支持男友,两人冲突升级,梦梦不慎摔坏姥姥心爱的琉璃瓦当。一次外出,梦梦和小升帮助抛锚的老夫妇,听闻他们因儿子远在国外而常年孤独,梦梦由此理解姥姥的担忧,小升也表示愿为家庭留在本地。姥姥逐渐释怀,认可年轻人的追求。某天姥姥午睡后发现梦梦和小升不见,外出寻找时,周围人也加入搜寻。此时,一名陌生女孩出现,轻声唤她回家——原来,梦梦和小升正是姥姥年轻时为理想与爱情抉择的自己。
展开剩余71%02·
深耕地域文化肌理
用短剧构建 “京西叙事”新图景
《京西的岁月幻想》的创作植根于京西门头沟区深厚的历史文脉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宝库。总策划张心语透露,创作团队深入爨底下村古民居群、妙峰山景区、金隅琉璃文创园等标志性地域,以“行走采风”方式解码门头沟独特的文化基因。剧中巧妙编织地方文化图谱:市级非遗燕歌戏戏腔化作剧情线索,以“琉璃瓦当修复”的剧情凸显国家级非遗琉璃烧制技艺的活态传承,让非遗技艺从博物馆走向生活场景。
全剧构建“景戏共生”的叙事空间——古驿道上的对话串联历史记忆,琉璃窑厂的火光映照着匠心传承,现代商圈的玻璃幕墙折射年轻人的价值选择,形成“一镜一景皆文化,一幕一场见底蕴”的沉浸式文旅体验。这种将非遗、自然景观与现代生活场景有机融合的创作实践,不仅活化了门头沟的文化 IP,更开创了“以戏塑景、以景传文”的文旅融合新范式,让观众在剧情推进中完成对京西地域文化的深度认知与情感共鸣。
03·
以 “短剧” 为媒,激发文旅新活力
区别于传统文旅宣传片的单向输出,该短剧以“场景化传播 + 情感化共鸣”的方式打破壁垒:在妙峰山的晨钟里植入剧情伏笔,于爨底下村的石巷中铺展代际对话,让琉璃窑厂的窑火映照着年轻一代的价值选择。这种“把景点变成剧情场景,将文化转化为情感符号”的创作策略,使京西的古道驼铃、古村戏台、琉璃烧制技艺等文化基因,通过短视频平台的裂变传播触达屏外观众,构建起“观剧-种草-打卡”的文旅消费闭环,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出品人段燕表示:“通过短剧这种轻量化、高传播力的载体,我们希望打破传统文旅宣传的‘说教感’,让门头沟区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以更生动的方式‘走出去’,同时吸引年轻游客‘走进来’。”
随着短剧在抖音、央视频APP等平台的热播,激发了门头沟文旅新活力。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士春表示:“打造这部微短剧,是我们找准现代文旅特点的一次全新尝试,欢迎游客朋友们跟着剧中人的脚步,开启一场行走在诗与画中的文化之旅,感受门头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这种“以剧塑景、以景引流”的创新模式,不仅让地域文化走向大众屏幕,更开创了“轻体量、深体验、强传播”的文旅融合新路径,为传统景区景点的年轻化表达提供了可复制的京西样本。
发布于:北京市